中国首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做合格党员,争当科技先锋--140521327 刘秋婷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
——做合格党员,争当科技先锋
--140521327 刘秋婷
一、巨龙入海!中国首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2017年4月26日上午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仪式完成,插满红旗的中国首艘国产航母被拖出船坞,稳稳地停靠在码头上。第二艘航空母舰由我国自行研制,2013年11月开工。目前,航空母舰主船体完成建造,动力、电力等主要系统设备安装到位。出坞下水是航空母舰建设的重大节点之一,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这艘5万吨级的巨舰让中国完整掌握了建造大中型航母的经验和技术,中国军事专家李杰强调说,尽管它外形看上去与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颇为相似,但它绝非西方所说的“俄制航母的山寨版”。
目前,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已经下水有第一段时间了,广大军迷还在沉浸在喜悦当中,毕竟这艘承载了无数军迷期望的大家伙,了却了多好海军将士的夙愿。此外,这艘航母也不出意外的引起了全世界媒体的重点关注。
韩国KBS电视台27日称,以首艘自主建造航母下水为开端,中国强军之路取得新突破。中国将进入双航母时代,中国也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海军强国。韩国《东亚日报》称,随着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中国的航母崛起正快马加鞭成为现实。新加坡《海峡时报》27日称,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七个有能力自行建造航母的国家,其他6个国家分别是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南开大学军事专家孙海东说:“这象征着中国崛起,也将提升中国应对领土纠纷的能力。”
“为什么中国新航母意义重大?”美国兰德公司军事专家迈克尔·切斯表示,中国的这两艘航母反映出中国造船和国防领域取得的进展,今后中国的航母将更为先进,特别在推进系统和飞机出动能力方面将更加发展。
二、三省吾身 创新不止
前几天,法国《费加罗报》网站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第二艘航母下水,这是中国在本土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首艘航母,所以下水仪式具有了更多的重要性。中国因此进入能够自行制造航母、范围极小的俱乐部,并且这很可能只是第一步。报道指出,尽管新航母比上艘更先进(目标是到2020年前服役),但没有技术突破。与美国的核动力航母不同,中国的新航母是柴油动力,并且起飞跑道比较短,还没有飞机弹射系统。
法国媒体一针见血的指出,目前中国在航母作战力量方面与美军相差依然很远。报道称,目前的力量对比在很大程度上对美国有利。除了重要的技术差距外,美国拥有10艘在役航母,它在50多个国家建有600个海外军事基地,而北京刚刚在吉布提建设其首个海外基地。这大大限制了中国航母的打击能力。此外,中国始终在提高自己控制此类装备,使之与其他海军力量相配合的能力。这样的答案让国人在欢庆首艘国产航母下水的同时,还是引起了大家的警醒。
专家指出,美国早在二战之前就开始发展航母力量,在航母建造以及使用方面积累了长达几十年的经验,而中国仅仅是进入新世纪之后才开始真正意义上开始研究建造航母的事宜,两者差的这几十年的距离在短期内依然是很难完成赶超的。除了相关经验之外,在航母设备的相关技术方面,中国依然与美国有较大的差距,首先是舰载机,美军航母拥有蒸汽弹射系统,而最新的使用电磁弹射技术的福特号航母也已经完成,即将交付美国海军。
在动力方面,目前美军航母已经全部采用了核动力。美国从1961年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开始服役以来,美军逐渐开始完成航母动力核子化。而到目前为止,中国海军采用核动力的军舰只有核潜艇,而水面舰艇到目前为止依然一艘都没有。由于吨位以及使用环境的不同,导致航母和潜艇两者之间的核反应堆是不能通用的,法国人曾使用核潜艇反应堆作为戴高乐号航母的动力,但是后期发现会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在未来中国航母的核动力问题依然是一个需要进行攻关的项目。
更重要的一点是,未来航母作战,绝对是两个航母战斗群,乃至两种作战体系的较量,单纯对比两艘航母的性能已经完全无法体现出其作战实力。很不幸,美军在航母作战理论和方法方面,已经拥有了几十年的经验,而中国则仅仅是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牙牙学语的学徒,差距依然非常远,因此我们对于首艘国产航母的下回庆祝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因此而得意忘形。
世界上真正正正经经有在未来20年内建造多艘新航母计划的,只有中、美、英、印四国。而这其中,美国世界第一,难以撼动。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按照自己的节奏,确保每一步都踏踏实实,做好一个跟随者。
三、科技创新 党员风采
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在这个重要的时刻,有一个人最值得铭记,他就是:被尊称为中国“现代海军之父”、“中国航母之父”的刘华清将军。
刘华清,1916年生于湖北黄安,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刘华清为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称为中国的“现代海军之父”和“中国航母之父”。中国海军走上现代化之路,中国人有了自己的航母,最大的推动者,正是刘华清将军。
1987年,时任海军司令的刘华清上将下令开办中国第一个“飞行舰长班”并慷慨立誓:“不搞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中国海军要建航空母舰了”
2011年1月14日6时,刘华清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1970年,刘华清就组织过航空母舰的专题论证,并上报了工程方案,但由于当时正处“文革”期间,中国最早提上议事日程的航母项目不了了之。
1975年,他“憋不住”向毛泽东、邓小平两位中央领导人“上书”,力陈上马航母重要性。
1980年5月,刘华清在访问美国时,参观了美国“小鹰”号航母,这是中国军人首次真正与航空母舰近距离接触。刘华清带着随团专家,把航母上上下下几十层都走了下来,看得非常仔细。其规模气势和现代作战能力,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以至于刘华清后来认为,正是航母的出现,把海战的模式从平面推向了立体,实现了真正的超视距战斗。
1982年,担任海军司令后,刘华清对发展航母作了这样的分析:
中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随着海洋开发事业和海上斗争形势发展,中国面临的海上威胁和过去大不相同,要对付具有远战能力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和舰载航空兵。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海军的实力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中国的海防边疆辽阔,却只有中小型舰艇和短程岸基航空兵,一旦海上发生战事,有时只能望洋兴叹。发展航空母舰,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1987年,他又一次汇报,将航母列为海军未来装备规划的最关键问题。
“刘司令对中国航母的最大贡献在于,他认识到了航母的重要性并极力推动航母的立项和批准。在核潜艇的问题上,他也是这样。他是个决策者,能够意识到什么是关键的,他意识到了航母和核潜艇是关键,就亲自抓这两个问题。”海军前装备技术部部长郑明如此总结。
如今,中国终于拥有自己的第一艘航母。可以说,刘老当可瞑目了。
四、党员如何做好科技创新
对于开拓创新的重要性,我们已经有充分的认识,但是如何切实提高开拓创新能力,还有这样三个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想不想开拓创新。创新就是从无到有,实现零的突破;就是从有到优,更高更好;就是从优到更优,实现超一流。然而,无论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还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很重要一点就在于想不想去创新的问题。只有心中始终装着党的事业、人民的嘱托,才能确立更高的发展定位,树立更高的竞争标杆,以争创一流的精神,真情干事,激情干事。
二是敢不敢开拓创新。失败是创新的常态,创新要冒失败的风险。无私才能无畏,只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才可能不计个人的利益得失,才可能有迎难而上、永不退缩,敢想敢做、敢于创新的信心和勇气,让创新成为一种意识、一种责任、一种境界。
三是能不能开拓创新。有了创新的愿望和创新的勇气,还必须具备创新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善于把握时代发展要求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现实出发,从提高科学研判、科学决策、科学执行的能力入手,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
提高开拓创新能力的途径很多,有这样几条非常关键:
一是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解放思想的体现,解放思想是开拓创新的力量之源。继续解放思想,要求我们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一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二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要创新思维方式,要有世界眼光、大局意识、进取精神和创新勇气,为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提供思想保证。
二是要加强学习。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是开拓创新的基础。
三是要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能力,是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逐步培养和提高起来的。
四是要始终保持创新状态。开拓创新既是一种工作需要和责任,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好,就会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就能使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精神萎靡不振,遇到小困难也会畏难发愁,怨天尤人,做不好工作,办不成事情。所以能否始终保持一个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