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考改革(付俊杰)
双轨制——关注高考改革(付俊杰)
一、前言:
“上小学的时候就在想上个好初中,初中的时候就在想考个好高中,高中的时候就在想考个好大学,大学的时候就在想考个研读个博……”这是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选择的学业路径,同时不可避免地造就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竞争局面。我国的教育模式已经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候,而作为教改指挥棒的高考改革更是首当其冲。
二、最新高考改革思路: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介绍了即将出台的“两类人才、两种模式”改革方案———
1.“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 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
2.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
三、改革内容分析:
在一个职业分工结构合理的现代社会,“学术型”显然不应是唯一的人才类型,“技能型”不仅同样不可或缺,更是最主要的人才类型。在失业率较低的德国和瑞士,一个职业教育占比78%,一个职业教育占比82%。但是在我国,“技能型人才”数量奇缺、缺口巨大,中国需要数以亿计的站在生产一线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劳动者。
鲁昕同时透露,教育部将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据相关统计,中国普通高等院校共1200所左右。这就意味着有50%的学校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
高考模式改革的指向非常鲜明,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畸形倚重“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从根源上解决“学术型”剩余和“技能型”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单从改革设计上判断,这一高考模式改革几无缺憾,但要让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真正接受还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
在这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观念能否及时更新,简言之,就是社会对两类人才的评价是否同等待遇。当前,学生和家长最大的担忧就是两类人才的“含金量”不同。一方面,在现行社会评价体系里,“学术型”普遍优于“技能型”,这从就业市场中人为竖起的“211”和“985”学历门槛中就足可以看得出来;另一方面,在考生的高考志愿选择上,高等职业教育往往是普通本科教育求之不得情况下的无奈选择,从心理上还没有真正认同“技能型”教育模式。
四、典型例子:
关于“技能型人才”培养,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首先,我国并不缺乏专司培养的高职院校,其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中的数量超过半数;其次,教育部一直在进行“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改革试点”,许多省市已将其从统一高考中分离出来。
2010年起,湖北省开始在省内推行一套中职生进入高校学习的新举措。考试以技能操作为主、文化考试为辅,称为“技能型高考”,被外界称为高考改革的“破冰之旅”。据了解,2015年以前,湖北中职升学都会两条腿走路:“技能高考”为主,“院校单招”为辅。
截至2013年,湖北省参加“技能型高考”招生的本科院校已从起初的4所发展到如今的6所,高职高专院校有24所。
五、案例分析: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一直被视为高等教育的末端,一些学校甚至处于“不管你考多少分,想来就能来”的窘境,这导致高职院校在公众心目中形同鸡肋。
与此同时,社会对“技能型人才”也充满偏见,“蓝领工人”的受欢迎度远不及“都市白领”,这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高职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倘若不解决职业技能教育的地位和水平,单纯的“两类人才、两种模式”改革,充其量只能算是“穿新鞋走老路”。
高考改革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要顺利推进“两类人才、两种模式”改革,首先要让两类人才、两类教育同等重要起来。引用网友的话说,就是考上“蓝翔”跟考上“北大”喜悦应该是一样的。这就需要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更多的院校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也要扭转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传统偏见,尤其是在待遇和社会地位上。
六、双轨制
我国的高考改革必须要建立“双轨制”即“学术轨”和“职业轨”,以便很好地适应学生学力、志向、职业发展、人生规划等方面实际情况的不同。
这方面,德国的做法颇值得我们关注、学习、借鉴————
1.德国的基础教育体制是12年义务教育加高中阶段双向分流。
2.初中毕业后开始分流:一部分有志学术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学习, 然后再升入大学学习;另一部分志趣相异的学生则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然后毕业了就业,或者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
这种“双轨制”下的双向分流有时也会出现交叉情况,比如有学生读了一段普通高中后,学业跟不上,就可以转到职业学校就读。灵活的教育体制对德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相当大的贡献。
虽然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即将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还称不上是德国式的“双轨制”,但却明显受到了德国做法的有益启发。应该说,这是一种方向很正确、值得点赞的高考模式。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实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样的高考改革将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进而为我国的制造业提供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比如紧缺的高级钳工、铆工、模具工、电焊工、打磨工等等,并推动社会整体就业形势的改善。
高考“双轨制”改革利好明显。我们期望这样的高考改革有良好的、系统的配套措施,比如更好的初中毕业生分流、方便的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双轨”交叉,许多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更要做好准备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型。当然,要做好这些工作,还需要整个社会改变对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歧视,营建一个公平的“软环境”。